索引号: 11420800011236457R/2025-00076 主题分类: 宏观经济
发布机构: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文日期: 2025-04-25
文 号: 效力状态: 有效

2025年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情况

发布日期:2025-04-25 15:58信息来源:国民经济综合科


今年以来,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市“新春第一会”精神和“开门红”工作部署,坚持以“七个重点突破”推动各项工作整体提升,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、进中提质、持续向好,主要经济指标基本实现“一超两高”(超过“开门红”预期,高于上年同期、高于全省平均),顺利完成一季度“开门红、开门好”目标。

一、主要经济指标情况

一季度,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08.1亿元,同比增长7.3%,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,居全省第2位,比去年底进1位,比去年同期进3位;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.8%,高于全省5.7个百分点,居全省第2位;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.8%,高于全省0.2个百分点,居全省第14位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%,高于全省0.7个百分点,居全省第5位;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.3%,居全省第15位;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1%,居全省第12位。

二、经济运行主要特点

(一)经济指标总体向好。主要指标争先进位。GDP、规上工业增加值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分别高于全省1、5.7、0.7个百分点,居全省“两个第2、一个第5”。先行指标支撑有力。工业增值税、工业企业开票销售收入分别增长47.1%、17.4%,增速分别居全省第1、第2位;工业用电量增长6.9%,高于全省3.1个百分点;公路运输总周转量1-2月同比增长17.8%,高于全省2.5个百分点。基础指标全面发力。23项基础指标中,注册地总专包企业总产值、建安工程投资、邮政业务总量等15项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。

(二)农业生产形势稳定。春耕春播有序推进。计划种植面积590万亩,22万亩再生稻和4.8万亩早稻育秧工作顺利完成。畜牧水产稳步增长。一季度,生猪出栏105.8万头、禽蛋产量4.5万吨、水产品产量19.03万吨,分别增长7.1%、3.6%、3.82%。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2.3亿元,同比增长3.7%,高于全省0.2个百分点。

(三)工业增长势头强劲。主导产业支撑增强。一季度,新能源新材料、汽车智能装备、电子信息三大产业产值分别增长38.1%、11.3%、26.4%,合计拉动全市工业产值增速10.2个百分点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速转正,同比增长6.7%。重大增长点持续发力。56个重大增长点一季度完成产值423.8亿元,拉动全市产值增速12.5个百分点。亿纬动力、长城汽车、格林美、新洋丰等企业产值分别新增52.5亿元、14.4亿元、5.8亿元、5亿元。新进规企业增长较快。52家新进规企业产值同比实现翻番。

(四)项目投资质效提升。投资结构持续优化。一季度,民间投资增速(5.4%)、工业投资增速(18.1%,全省第6),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1.2、13.7个百分点,民间投资、工业投资占比保持在70%、58%左右;房地产投资增速(-5.2%,全省第5)比上年同期、上月分别提高28.8、0.1个百分点。项目入库稳步增加。全市入库项目238个、总投资257.3亿元,分别增加56个、97.4亿元,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3个(源晗电解液前驱体项目、欧莱格亚克力装饰板材项目、汉旗高端集成电路封测项目)。重点项目加快建设。162个省市重点项目已开工96个、完成投资107.5亿元,占年度计划的29.8%,超时序进度4.8个百分点;亚芯微电半导体晶圆制造等440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,总投资2052.2亿元;格林美高镍三元前驱体材料、亿纬十一区等47个重点项目竣工投产。

(五)市场活力有效激发。消费需求持续增强。一季度,全市批零住餐业分别增长6.1%、10.7%、7.1%、6.9%,其中批发、零售、餐饮业增速分别高于全省1.3、2.3、0.6个百分点;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7.1%,居全省第3位;全市接待游客1500万人次、同比增长25%,实现旅游收入105亿元、同比增长47%。市场信心持续提振。全市新登记各类经营主体3.58万户,同比增长35.2%,总量创历史新高,其中企业类经营主体1.6万户,同比增长43.7%。334家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26.47亿元,同比增长12.7%。纳入GDP核算的8个服务业行业门类营收平均增长20%以上。


打印 关闭